▍留学资讯

北京外国语大学留学项目告诉你留学美国那些真相

关注: 北京外国语大学留学预科 字体:

北京外国语大学出国留学部自2007年建立开始,一直坚持严格的语言教学和专业的国际预科(北外1+3)和学费豁免课程(北外2+2),在大学排名和学生综合能力方面,北外英语留学一直和家长、学生强调,排名很重要,但是适合自己学习的能力的大学更重要。过分的看重排名,导致出国学习压力大,出现挂科,毕不了业,对学生和家长来讲,损失更大。

经过多年的统计和跟踪调查,北外1+3/2+2留学的老师发现,越来越多的学生和家长不惜高投入,非美国大学不可,但是,美国大学真的有我们想象中那么好吗?真的适合孩子的学习能力吗?北外1+3留学和北外2+2留学的老师从下面几个方面给大家剖析一下:

A美国的大学为何要录取那么多学生

根据美国国际教育协会和国务院属下的教育与文化事务局近的报告,留学美国的国际学生人数已经达到72万多人,其中留学生达15万多人,居各国之首。仅留美的本科生,3年就增长了3倍,到2010年接近4万人。像特拉华大学(University of Delaware)这种名不见经传的学校,2007年仅有8名学生,如今则有517名。俄克拉荷马基 督 大 学(Oklahoma Christian  University)2007年才招收了名外国学生,如今则有250名外国本科生,其中1/4来自。这些还仅仅是录取人数。俄亥俄州立大学每年收到的来自的申请达到2900份。曼荷莲女子学院(Mount Holyoke College)声称如果放开录取,所有新生就都成了学生。2012年秋天在北京举行的一个美国大学展,就吸引了3万名学生。

留美人数如此规模地大跃进,主要并不体现在常青藤校园中,而是普通大学中的现象。这些大学向学生敞开大门,主要的考虑也不是多元化的教育战略,更多是出于财政需要。

如今美国经济仍然陷于“大衰退”中不能自拔,对高等教育的冲击尤为惨烈。绝大多数美国大学是州资助的州立大学。由于州税收减少、赤字攀升,不得不削减对大学的拨款。与此同时,普通老百姓手头紧张,越来越上不起私立大学,大家就都图便宜而挤到本州的州立大学中来。这就使州立大学的名额更加供不应求。

问题是,州立大学因为靠本州纳税人资助,对他们的子女收费自然低廉,学费抵不过实际的教育成本,每录取一名本州学生就会赔一笔钱;而外州学生的学费则可以比本州学生高出两三倍,每录取一名支付全额学费的外州学生,就能赚一笔钱。当州拨款减少、州立大学难以为继时,就只能提高学费。由于提高本州学生的学费会立即遭到纳税人的抗议,终的解决之道就是招收外州学生。外国学生,也是这种“外州战略”的一部分。特别是现在很多美国家庭经济困顿,对于加倍花钱送孩子去外州读书慎之又慎。在扩大外州学生生源并不那么容易的情况下,学校就越来越依靠录取外国学生来维持财政平衡。

另外,那些靠高昂学费维持运作的私立大学,按说不受州削减财政预算的影响。而且当州立大学因拿不到拨款被迫提高学费时,两者的学费差距缩小,私立大学相对还更有竞争力。不过,私立大学的学费毕竟还是贵很多,在大家都图便宜优先申请州立大学时,私立大学的生源自然相对减少。终能够拿来填补这个空额的,还是外国学生。

在正常时期,美国的大学录取学生,要综合考虑学生的素质、成绩、种族背景、社会阶层等,使校园多元化,并维持良好的学术标准。但是,如今各大学为财政压力所迫,不得不雇用中介到进行教育促销,首要目标是赚钱,而不是教育。这已经严重违反了美国大学一贯奉行的道德规范,在高等教育界引起激烈辩论。事实上,这种操作方式虽然才刚刚开始几年,但已经在美国的高等教育中制造了很多问题。

许多的家长和学生倾其重金留美,图的就是“美国先进的高等教育”,却没有想到自己不过是棵摇钱树,终并没有享受到应有的教育服务。因此,的家长和学生必须摆脱留美的盲目性,在准备留美、选择学校乃至应付在美的学业等方面,都应该有更为复杂周密的计划。否则,花了大钱把孩子送出去,后得到的可能只是一张到哪里也找不到工作的大学文凭。

B学生按标价付费

一位在美国大学里负责录取的老师告诉北外1+3留学的老师,录取美国学生,在什么都不成问题的情况下,后钱成了问题。美国学生有时会拿着好几个学校的录取通知,和各校同时为奖学金的事情讨价还价,颇像自由市场上的“砍价”。学生则相反,什么都可以成为问题,就是钱没有问题。只要国外的大学肯同意录取,他们就付足学费,哪怕没有任何奖学金。

奖学金在美国大学录取中大有学问。首先,联邦和州对弱势家庭的学生常常通过奖学金予以资助。不仅学生要靠这笔钱完成学业,许多学校,包括私立学校,也指望着这笔钱来维持财政。因为大部分的奖学金是跟着学生走的,如果学生决定去A校就读,的奖学金就用来支付A校的费用;如果学生决定去B校就读,钱就跟着学生进了B校的账户。所以,当你发现一些靠学费维持的私立学校拼命竞争招揽那些穷学生时,不要想当然地认为这些学校是菩萨心肠,这很可能是因为他们要把给学生的奖学金赚到自己手里。这种竞争到了极端,就发展到“招傻瓜比招聪明学生更容易办学”的地步。

大学作为教育机构,口口声声不以赚钱为目标,在价格游戏上也颇文雅些。比如,一所大学的学费明码标价是3万美元,你要是照付,大学自然欢天喜地拣了个便宜。如果你来自一个精打细算的中产阶级家庭,功课也不错,学校要是想吸引你,就会许诺给你一些奖学金。这笔奖学金,说白了就是降价的折扣。只是学校不愿意摆出一副自己的产品兜售不出去而不得不清仓甩卖的架势,而要写信恭喜你:“鉴于你优异的素质和表现,本校决定授予你5000美元的奖学金。这是对你卓越成就的一种承认。我们热切盼望着你加入我们生机勃勃、充满希望的优质学生队伍。”你读了这封信,感觉飘飘然,读书的费用一下子少了5000美元,当然更有可能去这所学校了。大学也避免了绝望兜售的小贩形象,而扮演了慈善家的角色。双方都皆大欢喜。不过后一算账,学校没有收你3万美元的学费,而是收了2.5万美元。这还是一笔大有赚头的学费。也正是因为如此,许多美国学生同时申请好几个学校,然后拿着多张录取通知单和各校讨价还价。他们的选择越多,越容易拿到奖学金。有些学生即使年没能砍下价来,第二年还会以家庭困难等理由找学校讨价还价。学校如果不管,学生因此辍学,或者转到其他学校,这对学校的排名等就是个损失。由于“新生保有率”是美国大学排名的重要指标,不少学校还是愿意拿出部分资金保有新生。这种考虑,在许多情况下也可以成为学生讨价还价的砝码。

望子成龙的家长,为了孩子留学不惜代价,往往忘了这些规则。我们从留学新闻中会看到:孩子没有被国外的大学录取,家长跑到中介公司大闹。公司表示如数退还中介费;绝望的家长则表示不要退款,就要孩子能留学。这种心态在家长中越普及,对的学生就越不利。因为美国大学形成了这么一种定见:学生什么价钱都肯出,没有讨价还价之必要。终的结果是家庭集体吃亏,让美国人在自己身上想赚多少就赚多少。

C留美的学生 真的接受了美国教育吗

留美,顾名思义是为了接受美国的教育。不过,这里有一个大的讽刺是,留美潮失控会让留美的经验变成在美国接受的教育。

如果从教育的目标出发,美国大学招收外国学生是为了让校园文化更加多元化,使学生和来自世界各地的人有更多交流机会,为日后全球范围内的互动做好准备。但是,在财政压力下,为了赚学费盲目扩招学生的美国学校,大多数在教育上乏善可陈,甚至严重缺乏应付国际学生的经验。学生在这种学校突然多得不成比例,不仅打乱了正常教学秩序,同时也瓦解了学生的“美国经验”。

很多美国大学都会注意控制学生的人数。为什么?国外大学举例说,某校有一门课,30个学生中有29个人,这样的大学还能维持声誉和质量吗?上大学对美国人而言,不仅仅是听教授讲课,更重要的是和同学们互动,接触各种各样的人,形成多元的人际网络。这是日后事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在今日的网络时代,网上明星教授的视频教程多得是,网上大学也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大家花那么多钱来到校园干什么?一大原因是追求和同龄人共同成长的经验。如果30人的课有29个人和1个美国人,那这个美国人还不如到留学。《纽约时报》的报道也大致证实了这一点。某校一门课开始时有35位学生选修,其中17位来自。上了几周后,只剩下3位非学生,基本上成了学生的课堂。美国学生跑掉的原因,据说是嫌课堂太安静。美国学生习惯课堂讨论,学生习惯死记硬背,大家彼此不适应。其实我觉得可能还另有原因。当这些没有经过录取办公室严格筛选、英语程度不过关的学生占了主流时,教授就不能用大多数人听不懂的语言来讲课。特别是对于缺乏和外国学生打交道的教授来说就更难了。有位金融和经济学教授抱怨:“一个学生不懂ascending的意思,这让我怎么办?他把问题搞错了。但我不知道他究竟是没有理解书中的内容,还是有语言障碍。”

教授不知所措,甚至不得不放慢速度,用过分简单的语言讲课,美国学生自然不耐烦,退课也就成为常例。美国大学招收学生,表面上是要多元化,实际结果却是单一化,变相地让学生到美国聚在一起,请一位美国教授讲课。这和在北京或上海的大学里请位外教来讲课有什么区别呢?留美还有意义吗?

大学的全球化不可一蹴而就。面对的崛起,哈佛、耶鲁等精英大学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就进行了精心准备,比如增加与相关的教职、招收学生等。刚开始时,这些学校每年只从招收一两名或几名本科生,以后渐渐增加。

D到美国读英语班的陷阱

现在出国留学有些学生英语程度不达标也被“有条件录取”。

所谓“有条件录取”,就是学校表示愿意接受,但该学生必须先上英语补习班,通过相应的考试,达到学校基本的要求后才能入学成为新生。本来针对的主要是在美国读了一段时间中小学的非法或合法移民的后代,外国人很难享受这些福利。不过现在这种模式也越来越多地被用于覆盖国际学生。作为摇钱树的学生英语不合格,美国大学让他先来上补习班,正好能从这棵摇钱树上多摇下些钱。那些守着不成器的孩子的家长,整天担心的就是孩子出不去,“有条件录取”至少实现了留美宏愿,松了一口气。另外他们觉得孩子到了美国,有了“语言环境”,英语自然就学会了。结果怎么样呢?《纽约时报》报道说,一些来到特拉华大学的学生,本来期待上几个月的英语补习班后就能入学,结果发现自己不得不在补习班里花一年多的时间。5%的学生在补习班里不及格,难以成为新生。有些学生难以承受挫折与打击,干脆回国,甚至还抱怨英语补习班除了赚钱外不干别的事情。

究竟是这些英语班只顾赚钱不好好教书,还是学生为自己的无能找借口?当然每个人、每个地方的情况都不一样。但依照个人经验,我更倾向于相信后者。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留美的语言准备完全可以在国内完成,跑到美国花将近3000美元的学费上八周英语班,再搭上生活费,基本是白白烧钱。之所以仍然有许多人这么干,无非是因为对“语言环境”的迷信。不成器的公子哥儿到了美国,没有爸爸、妈妈、保姆的伺候,语言不通,对陌生环境恐惧,觉得谁对自己都不友好,终就会找其他说中文的公子哥儿扎堆,整天说着中文消磨时光。全球化就是这样一把双刃剑,可以帮助你在国内创造英语环境,也可以为你在美国创造中文环境,甚至买东西都不用讲英语,去店就行了。

在如今这个时代,家长含辛茹苦地积攒下来一大笔钱供孩子出国,这已经远远超出了家长的责任范围。这些孩子要对得起父母的辛苦付出,至少得把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做好,在国内把英语提高到能应付国外大学学业的程度。如果这点事情都做不好,你指望他留美后突然就有出息了,终尝到的多半是苦果。

北外留学项目深知国外院校对学生的要求,无论是北外留学项目的任课教师、辅导员或是为学生申请国外院校的留学导师,都会针对国外的实际情况结合每名学生的特点,给与学生有针对性的指导。北外1+3留学和2+2留学一直坚持负责任的教育理念,会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建议学生和家长选择适合自己的大学出国就读,出国留学,拿到国外大学的OFFER只是一个开始,学生需要面对的更多的问题是大学正式上课之后,所以选择适合自己学习能力的大学就更为重要了。


▍相关阅读